在訓練上肢的過程中,人們往往會專注於二頭肌和三頭肌的鍛鍊。有時候也會加入一些背部的動作,但往往缺少了一個重要的肌肉群——後三角肌。這是一個常被忽略但極其重要的部位,因為它不僅有助於穩定肩膀,還是所有肩部運動的關鍵角色。
認識專家
專業健身教練Macy Pruett和Kelly Bryant特別強調了後三角肌的重要性。這個肌肉群可以說是上半身運動的最佳配角,從舉臂動作、肩部穩定到幫助進行其他肌肉的運動,後三角肌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實際舉例來說,後三角肌在我做側平舉或是側飛的時候幫助提臂,同時在做二頭肌彎舉時,也有助於把上臂固定在適當的位置。多虧有這些支持作用,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地進行許多功能性動作,如牽狗或抱起孩子。
即便是在靜態姿勢下,這些肌肉也在奮力工作。後三角肌幫助維持良好的姿勢,藉由與背部肌肉共同作用,防止肩膀含胸,同時協助肩膀外旋與延伸。鍛鍊這些肌肉以維持良好姿勢非常重要,這對整體健康有著直接影響。
強化後三角肌的建議
開始進行後三角肌練習之前,以下這些訓練小技巧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增強這些肌肉: - 時刻注意肌肉的感受。 明確的意識和意圖在運動中起到關鍵作用,尤其對於肩部和上背部的肌肉來說更是如此。在進行划船或者背部飛鳥時,你可以特意集中注意力在肩膀後方的肌肉。 - 感覺他們的運作。 如果可以的話,努力用對側的手去觸摸那塊工作的後三角肌。當你感受到肩部後方的肌肉正進行收縮時,那說明你瞄準對了位置。 - 選擇較輕的重量。 重量越重,就越需要動用到比較大的肌肉群,所以在使用輕量或利用彈力帶時,你更能精確地針對後三角肌發力。 - 一周練習兩到三次。 如果為了增加肌肉,一周最好進行三次的後三角肌訓練,而一周兩次足以維持其強度。
八種最佳的後三角肌練習
練習時長:
15分鐘
| 使用器材:
啞鈴、彈力帶
| 對象肌群:
後三角肌、肩部、上背部
指導說明:
從下方選擇四個動作。針對每個練習,完成指定的次數後,繼續進行下一個練習。總共重複三輪。
- 後平舉
- 優點: 這項運動可以雙側或者單側進行,瞄準上背部和後三角肌。
-
如何操作:
-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,膝蓋微彎。
- 保持中性脊柱,收緊核心,髖部向後傾,讓雙臂自然下垂。
- 吐氣,夾緊肩胛骨,提臂到肩膀高度。
- 頂端暫停,然後吸氣回到起始位置。 完成10到12次。
-
坐姿彎曲划船
- 優點: 這個動作可以雙側或單側進行,也適合較重的器材。
-
如何操作:
- 端坐,雙腳平放,雙手握住啞鈴。
- 向前傾斜至背部平行於地面。
- 雙臂延伸至地面,不要觸地。
- 划動啞鈴朝向肋骨,肩胛骨緊縮。 完成10到12次。
-
立體划船
- 優點: 這個挑戰性動作激活多肌群,後三角肌作為穩定肌肉起作用。
-
如何操作:
- 高棒式,腳分開略寬於肩,上下啞鈴。
- 收緊核心,保持臀部平方,拉動右臂靠近肋骨。
- 吸氣,降低重量。
- 換左臂重複。 完成10到16次。
-
坐姿阿諾德推舉
- 優點: 可以隨著力量上升增加重量。
-
如何操作:
- 結實坐姿,持啞鈴於胸前,手掌朝內。
- 把啞鈴按180度旋至掌心朝外。
- 暫停至雙臂於耳旁。
- 控制下降,回至剛開始姿勢。 完成8到10次。
-
直立推舉
- 優點: 點燃三角肌與斜方肌並助於增肌。
-
如何操作:
- 雙腳與肩寬站立,啞鈴於體前。
- 收緊核心,提肘,讓手肘高於手腕。
- 暫停至最舒適點,慢速下降。 完成10至12次。
-
帶式撕裂
- 優點: 明確針對後三角肌。
-
如何操作:
- 雙腳成臀寬,用手持住彈力帶。
- 保持良好姿勢,撐起緊繃核心來拉帶子至胸前。 完成10次。
-
帶式側舉
- 優點: 用帶子的張力而非啞鈴,使上端更高效。
-
如何操作:
- 提雙臂側至肩高。
- 暫停,然後返回。 完成10到12次。
-
超人帶式下拉
- 優點: 超級英雄動作,誰都可以做。
-
如何操作:
- 面臥,雙臂持有帶子,腿直。
- 提雙腿與雙臂離地幾英吋。
- 彎曲手肘拉帶子至胸。 完成10次。